top of page

往企業層級專案管理(PMO)升級

專案管理的推廣在台灣其實非常早,如果以比較有系統性與銜接國際的專案管理知識,那麼應可以國際專案管理學會(PMI Taiwan)於1999年成立開始,那時因為有許多先進的高瞻遠矚,歷經十餘年的推廣已有超過一萬五千餘位業界的菁英通過國際專案管理師(PMP)的認證,為台灣的產業在專案的效率及企業的標準化上奠定非常好的基礎,並做出了積極的貢獻。然而,回歸到本質,專案管理的目標是在引領專案的成功,而目的是在落實企業的戰略與獲利,所以如何能在組織內,透過流程的設計銜接各層級,協助人可以發揮所長,進而運用合適的工具提升效益,應該是企業應該要思考的問題。

台灣在企業層級的專案管理運用與推展上較為不足,以日本為例,一般企業(包括中小企業)對於專案管理辦公室(PMO)、專案外包與專案管理辦公室諮詢等,已是一個很普遍的解決方案,因為甲乙方在執行一個專案時,需要有一個組織維繫各方利害關係人,並引領團隊朝專案的成功方向前進。

本人最近的研究”運用專案經理職能發展架構以提升台灣中小企業人才管理的能力”(論文研究生陳靖穎著)中,以專案經理職能架構的三個面向:績效職能(Performance Competency)、個人職能(Individual Competency)、組織職能(Organization Competency),探討企業專案成效(Project effectiveness)與標準化(Standardization)的關聯性,經過實地問卷(超過200份)訪查台灣中小企業的狀況,顯示台灣中小企業專案的成效僅與個人職能有關,而企業標準化與個人與組織職能有關聯,如圖一,由這個結果很清楚的說明為何台灣的專案經理普遍非常辛苦,但又獲得不到企業的關注,而且績效不易在組織中顯現;這個結果明確指出台灣的企業需要建立組織層級的專案管理概念,提升專案的成功機率,進而讓專案經理們發揮價值與工作愉快。

本人在接觸各企業經營管理層級與資訊長,探討組織層級專案管理的企業需求時,普遍有一致的看法是:少理論與多實踐與案例;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回顧專案管理師(PMP)在學習的十大知識領域與五大流程,其實就是最佳實踐的結果,同樣的,來自日本有豐富國際專案經驗的鹽田先生表示:台灣企業應可參考國際企業導入專案管理辦公室實踐的案例,並總結在不同需求狀況下,可以運用的架構、可參考的實例、「人、組織、流程、工具」的最佳實踐等。才能有效結合國際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Recent Posts
Archive
Search By Tags
Follow Us
  • Facebook Basic Square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