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Dr.Risk專欄】敏捷專案不需要風險管理嗎?

敏捷宣言雖早在2001年就已出版,但敏捷在專案管理中仍然是一個熱門話題。理論上,敏捷專案管理經由設計來降低風險,所以最終將不會再有風險。因此,在敏捷方法下,除了待辦清單,用戶故事和速度之外,似乎沒有容納風險的地方,例如沒有所謂風險待辦清單。那麼敏捷專案中的所有風險在哪裡?它們真的消失了嗎?敏捷方法的三個主張意味著這可能是事實

1.使用敏捷方法可以大大降低風險。

對也錯。誠然,敏捷方法降低了一些風險,例如開發出市場不需要的產品的可能性,在正確而持續地溝通和迭代下,雖然錯估市場幾乎不可能發生,但開發錯誤產品的風險也只是一類風險。風險被定義為不確定性對目標的影響,由於所有敏捷專案,不論是鬆散的或趕工的都有目標,因此也會存在風險。

2.經由延宕待辦清單可管理風險。

錯誤。延宕待辦清單提供了當前障礙的列表。延宕就像議題:他們是當下需要解決的問題。雖然某些延宕待辦清單可能也包含真正的風險,但這不是它們的主要目的。所以,如果在正確使用下,延宕待辦清單並不能幫助我們管理風險。

3.經由團隊的密切合作可避免風險。

錯誤。當然,團隊內部的良好合作,不間斷地專注於共同的工作,對於成功的專案工作非常有用。它可以避免一些風險,但不是全部。 有效的風險管理通常與專案成功相關,然而,如果在敏捷環境中進行的專案不需要主動管理風險,那麼它們是否都能成功?

如果我們只關注錯估市場需求的風險,那麼敏捷專案或許比傳統專案更成功。但在敏捷專案裡面,這是一個不同的故事,當大部分工作都是重複設置時,產品負責人會忽略了他們的職責。敏捷方法被誤解和濫用下,管理者期望的是奇蹟,而相信敏捷專案不需要文件的傾向只會讓事情變得更糟。

採用敏捷方法意味著終結所有風險絕對不是事實。

風險待辦清單有什麼幫助?在趕工時,團隊將能夠主動辨識可避免的問題並掌握意想不到的收益,產品負責人不僅應該關注趕工下風險待辦清單中的風險,還應該監控在此目標層級上相關的機會和威脅,且管理高層將被提醒需要改變企業文化以支持敏捷方法,特別是組織主要是科層式的情況下。

當然,在辨識、評估和管理風險時,我們可以採用一些新的敏捷技術。例如,我們可以發明一種有創意的方式來衡量風險點上的影響,我們可能會與我們的團隊一起玩幾輪風險撲克來評估機率,我們可以製作具有吸引力和豐富多彩的風險消耗圖表。這些都很好,但最終,最重要的是使用風險管理來幫助你達成目標-即使在敏捷專案中也是如此。

Recent Posts
Archive
Search By Tags
Follow Us
  • Facebook Basic Square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