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效的風險召集人:瞭解其風格
當一位召集人帶領團隊召開工作坊或會議時,他或她可以採取不同的促進會議進行的風格。其變化在於召集人的控制程度與容許團隊控制程度的比例,一個極端是召集人幾乎完全控制工作坊或會議中所發生的事情、另一個極端是團隊幾乎全面掌控議程,在兩者之間則是召集人與團隊各自分擔不同控制力的位置。 雖然可能的召集風格間是連續的,但我們可以將之區分為三個區塊: (1)指導/反應 召集人帶領並指導工作坊進行,團隊被動追隨召集人,在指導模式下,召集人負責在前端領導,告訴大家要做什麼。 (2)協同合作 召集人與團隊合作促成工作坊或會議有最佳的成果,在此模式下,他們就像伙伴,召集人採取與其他人一致的立場形同團隊的一員。 (3)支援/主動 團隊主動領導,設定議程並驅動會議進行,召集人則扮演支持角色。此時召集人較像是協助的朋友,站在團隊後面,在有必要時提供建議及協助。 風險召集人可以採取各種不同的風格,但是在召開一個風險工作坊時,各種風格何時才適用呢? 指導風格適用於風險工作坊的開始與結束時,當召集人需要給予工作坊一個清楚的開始點(釐清目標、定義議程、以及設定基本原則),以及當工作坊

使工作愉快的架構
必須是人、組織、流程與工具融合的架構 專案的執行要聚焦於效益的產出 管理不是理論,執行管理的人必須是真正能產出結果的人,彼得杜拉克在1974年就闡述「管理是工作、管理是紀律、管理也是人」。 專案管理是非常生活化的,因為專案無所不在,以家庭為例,任何與家庭(組織)有關的大小事宜,都會依家庭的組成(人),不論是大家族、三代同堂、小家庭等(流程),按家庭的需要獲得共識才能順利執行;所以中國自古就有句話「家和萬事興」應是「人、組織、流程與工具」一致化的最佳實踐,也就是人在這個組織下,能夠有其角色、發揮影響力、產生結果,組織也才能夠興盛,由小看大我們時常看到;企業執行專案失利,如甲骨文在2012年負責美國奧勒岡州政府1.6億美元的醫療保險交易入口網站建置專案,最後甲骨文以價值1億美元的現金、產品及服務與奧勒岡州政府和解;政府專案執行不順遂民怨四起,如桃園機場捷運案延宕八年仍未通車、台北大巨蛋的爭議而停建等,許許多多的實際案例仔細分析之後,可以發現專案要完成,仍須依賴「人、組織、流程與工具」的契合度,也就是企業的專案管理成熟度。但是成熟度好的企業都成功獲利嗎

社群PMO
社群智能化對專案管理辦公室(PMO)的衝擊 跨世代管理是未來組織人才管理重要議題 國際專案管理學會(PMI)在2012年所做的一項全球市場趨勢的調查,即指出我們面對的環境是經濟成長緩慢、市場全球化及創新的迫切需求,由現在的角度觀察,這些預測都持續發生中並沒有減緩的跡象,當我們在面對這些不確定因素的同時,也看到了產業的變化快速,因此如何提升組織績效成為迫切的議題;PMI最新的一期專業脈動(Pulse of Profession)針對全球高績效組織的研究顯示人才管理與流程成熟度是未來企業追求高績效的重要方向。在流程成熟度方面以「組織對專案管理價值的認知度」、「是否建立PMO」與「組織落實標準程序」為前三項重要指標,而在人才管理方面高績效組織在「持續的專案管理培訓」、「正式的專案領職能發展流程」、「正式的專案管理流程」、「正式的知識傳遞流程」等則有顯著較佳的表現。 國際的實務觀點 有超過十年以上執行百餘家PMO導入相關服務的MSOL日本集團總裁高橋先生(Shinya Takahasi)先生在2016年的PMO Day活動中說明:PMO支援專案管理的知識

以重慶中小企業來看專案管理
重慶將是兩岸經濟的發展重要市場也亟需專業人才加入 專案管理的運用導入對重慶中小企業的發展將日益重要 重慶作為直轄市之一是大陸GDP第七名的都市,次於天津,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入駐重慶的世界500強企業已達244家,專案管理的需要對於市場的發展日益重要 第一次拜訪重慶市是2015年十二月受高博職業培訓學系王校長的邀請,對當地一家汽車零件製造商進行為期三天的專案管理內訓課程,這次的課程讓我十分期待,重慶在長江與嘉陵江的交匯處,自古以來無論是政治、經濟、軍事、工業的發展上都有極為重要的地位,也是抗戰時期國民政府的陪都,並是中國四大古都之一;此行一來可以親身經歷與感受這個近三千萬人口的工業城市;並能藉此向重慶的企業介紹專案管理的運用,同時與高博的王校長請教內的專案管理的發展,實在是一次非常有價值的知識拓展之旅,專案管理本來就是一個國際化的工作語言,我這個來自台灣的經驗可以讓重慶的企業感到有幫助,實是非常可貴的機會,當然不能錯過。而這次重慶之行的心得與感觸也藉由本專欄分享給讀者。 重慶是直轄市之一,無論在產業結構與政策方向上均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重慶結合產


以說故事作風險溝通
據說愛因斯坦曾說過:「邏輯可以帶你從A到B,而想像力可以帶你到任何地方。」我們有很多的風險溝通是合乎邏輯的,但不太有想像力。經驗顯示人們較願意傾聽以具吸引力的方式呈現訊息,而說故事是達成此一目的的有效方式之一。感性的故事攫取聽眾的注意並活化其想像力,使得他們可以了解並記住主要的訊息。 是什麼使得說故事成為一種獨特的溝通方法呢? 故事可以將困難的概念轉化成能夠以口述或撰寫的具體型式以便於傳遞,有助於型朔並保存文化。 說故事是互動且有彈性的,可以讓聽眾跟故事及說故事的人打成一片。 說故事的人和聽眾間會形成一種緊密的連結,使得訊息得以滲透到聽眾的潛意識中。 故事可以打動頑固或不相信的聽眾,這些人無法以較傳統的溝通方式讓他們把同樣的訊息聽進去。 說得好的故事可以刺激有創意的想法,可以讓聽眾運用想像力把他們自己放進故事中。 一起聽故事可以創造正向的團體認同。 使用故事來溝通關鍵訊息長久以來一直是非洲遺產的一部份,在前殖民時代,許多部落面臨只有藉由謹慎的規劃與強勢的領導才能克服的挑戰,例如,當面臨敵人入侵,族群領袖需發展一個詳細的計畫以保衛部落並擊退入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