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r.Risk專欄】敏捷專案不需要風險管理嗎?
敏捷宣言雖早在2001年就已出版,但敏捷在專案管理中仍然是一個熱門話題。理論上,敏捷專案管理經由設計來降低風險,所以最終將不會再有風險。因此,在敏捷方法下,除了待辦清單,用戶故事和速度之外,似乎沒有容納風險的地方,例如沒有所謂風險待辦清單。那麼敏捷專案中的所有風險在哪裡?它們真的消失了嗎?敏捷方法的三個主張意味著這可能是事實 1.使用敏捷方法可以大大降低風險。 對也錯。誠然,敏捷方法降低了一些風險,例如開發出市場不需要的產品的可能性,在正確而持續地溝通和迭代下,雖然錯估市場幾乎不可能發生,但開發錯誤產品的風險也只是一類風險。風險被定義為不確定性對目標的影響,由於所有敏捷專案,不論是鬆散的或趕工的都有目標,因此也會存在風險。 2.經由延宕待辦清單可管理風險。 錯誤。延宕待辦清單提供了當前障礙的列表。延宕就像議題:他們是當下需要解決的問題。雖然某些延宕待辦清單可能也包含真正的風險,但這不是它們的主要目的。所以,如果在正確使用下,延宕待辦清單並不能幫助我們管理風險。 3.經由團隊的密切合作可避免風險。 錯誤。當然,團隊內部的良好合作,不間斷地專注於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