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案的關鍵
近幾年專案與專案管理辦公室的議題受到許多產業與政府高度的重視,而重大工程的進度與執行狀況,在資訊開放的時代下也受到社會與輿論強大的監督與關注;我們看到許多順利完工的蚊子館、全力推行但爭議不斷的教改,也看到重大政策相關的核四、巨蛋等投資案,在執行過程中發生許多問題,產出無法滿足預期效益,其影響不僅僅是金錢上的損失,還包括機會、時間與效益等其他價值的喪失,這些都顯示,即便有好的方向,但如果沒有專案落實的決心與承諾,目標仍然如天邊的彩虹,相對的即便有執行力,沒有目標與方向的指引,永遠文不對題,印證「做對的事情」與「把事情做對」一樣的重要,企業層級的專案管理成熟度將是未來的趨勢,包括計劃管理(Program Management)、專案組合管理、專案管理辦公室。 在幾個重大事件發生時,需要立即整合資源、下達正確決策,高雄氣爆引發地下管線問題,顯示唯有資料的掌握才能有效防範於未然,由行政院成立專責統籌單位管理,並指示「雲端計畫專案辦公室」補強「圖資雲」中的地下管線必要項目。行政院副院長張善政主持「0627八仙樂園粉塵暴燃專案小組第5次會議」後,於7月14日

(名額已滿)2017 Global Leader Training in Hong Kong 全球領導培訓營(24 PDUs)
*主題: 2017Global Leader Training 全球領導培訓營 *地點: 香港 *日期: 7/25 –7/28, 2017 *報名連結:名額已滿 *聯絡人:akira@msol.tw 張先生 *主辦單位:Management Soultion, Co., ltd(MSOL-JP)、元嵩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MSOL-TW) *PDU: 24 PDUs Course or Training [Leadership 10 PDUs, Strategy & Business Management 7 PDUs, Technical 7 PDUs] or maximum 24 contact hours for PMI PMP*, PgMP* Exam candidates. Description: This training course is designed by the Training Division at Management Solution Co., Ltd. (MSOL) in cooperation with P

企業如何由「一帶一路」的政策開始?
筆者自2010年開始每年均參加PMI在中國舉辦的國際論壇,目睹了專案管理在大陸的發展,如何經由政府的策略需求,成為政策,進而鼓勵銜接企業方案,帶動產業發展,而這個落實的過程政府的領頭與專案管理的運用則起了關鍵的作用,其價值則是企業環境與文化的變化,以及人力素質的提升,體現的則是速度;PMI中國專案管理論壇已是全球專案管理社群的重要聚會也是亞太地區最大,全球僅次於北美年會的專案管理論壇,每年主辦單位都配合時勢規劃研討議題,而透過本人長期的參與及觀察發現,這是一連串分享與交流的機制與平台,落實專案管理國際化與在地化的價值,對於個人除了人脈、知識與學習的增長之外,這也是專案經理獲得正面能量的機會,讓個人的職涯發展能結合時勢。 中國大陸的產業狀況與機遇 今年在「一帶一路」戰略的擘畫下,一系列國家級頂層設計為中國的未來發展帶來機遇,中國的快速發展也為世界各國的發展提供機遇,而以國家戰略政策的落實,的確需要透過專案、專案集和專案組合的管理方式,以科學的管理方式、專業化的團隊,及具有國際視野的專案管理人才,這些都是企業與個人的機遇。 全球化的競爭加速,帶動產業


政府專案管理(下)
資源整合是政府提升效率與協助產業升級最重要的能力 台灣經濟成長的關鍵在一致化的工作語言與標準化流程 這幾個月看到幾則新聞的大幅報導:「機場捷運六度跳票拚年底通車」、「燈會閉幕後花燈去哪?」、「大巨蛋破蛋 世大運跟著完蛋?!」、「三橫三縱惹民怨!中山北路、松江路自行車道喊卡」,頗有感觸,這些都是台灣重要的建設,持續朝組織層級「人、組織、流程」整合的專案管理辦公室(PMO)精進,必定可以提升超過20%以上的績效,因為政府的專案關係到國家的動能與前進,如果無法往前,就落後了;台南市副市長曾旭正在台南震災後接受專訪時表示「讓中央的災防辦(行政院災害防救辦公室)成為一個專業的、救災啟動單位。什麼意思呢?假設災防辦平日就想好幾種劇本:火災、水災、地震」,而這個劇本就是專案管理,只要事先規劃、整合資源、權責分清,他表示可以「省下前面一天、到一天半的救災黃金期」,那這個專案管理的價值就非常寶貴了。 政府專案的特性 較之於一般民營企業的專案,政府的專案有其獨特性,主因在於政府的績效不在營利,而在民眾的滿意與國家的進步,觀察有以下幾項特點: 1、法規的限制:因為政府


政府專案管理(上)
資源整合是政府提升效率與協助產業升級最重要的能力 台灣經濟成長的關鍵在一致化的工作語言與標準化流程 回顧過去很多場合在探討組織該如何運用專案管理時,都會有一個看法就是「不用專案管理是情還是能做」,言下之意當然是說為何要那麼麻煩,因為事情只要盡力做就好了,事實也是如此,事情都還是有產出的一天,但往往都會經歷往復修改、客戶或老闆看了不滿意、時間延宕、成本暴增、溝通困難等等因素,觀察許多狀況事情能夠順利成功,通常都是在「目標明確、符合策略、評估可行、團隊一心一德、領導有方、按步部就班、因應風險與變化、論功行賞」下完成,其實這就是專案管理所一體追求的,那為何要用一個專案管理的名詞呢?因為要將上述我們期望達到的工作狀態,落實在大大小小的工作中,並可以有效整理便於學習,其關鍵在如何落實?那就需要有一致的方法、流程與做法,如此一方面可以讓產出的結果能夠評量,另一方面可以累積知識,以至於有這兩方面回饋的經驗才能夠學習,組織才能夠避免出重複的錯誤,而這樣一個跨領域整合的系統化概念就是專案管理;同時因為未來市場環境的變化與不可預測性,專案管理將更著重於創新管理、領導